长春市十一高:发展核心素养 让青春一路生花

发布日期:2024-07-23 来源:开云登录平台入口

  从成立于民族崛起之时的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十一高;从被命名为长春市重点中学、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从向学生们传授“点金术”的“金手指”,到让学生们手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谈起学校几十年来的发展,张会敏感触颇深:“省市有关部门一直关心关注学校发展,大力度的帮助和扶持为十一高插上腾飞的翅膀。”

  据介绍,2023年,长春市教育局在十一高召开全市德育现场会和全市教学成果交流会;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教育厅在十一高召开教科研现场会。“在市教育局的推荐下,我们还多次参加省市领导组织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为全省全市教育发展献计献策,为兄弟学校进行辅导讲座和经验分享。”教务主任林海表示,多年来,一系列重要会议不仅为全校教师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也让学校以此为契机再总结、再提炼、再思考、再改进。长春市教育局投资三亿元在北湖建设长春市十一高中分校,更是助推十一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十一高八大中心建设已成规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成为全国96所示范校之一,与时代相适应的课程范式、教学范式、德育范式、思政范式、党建范式全面形成,已成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1945年9月,在中国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历经十四年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收回失土,百废待兴;民族崛起,教育先行,十一高前身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应运而生。

  1955年9月3日,经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基础上,学校更名为长春市第一高级中学。1956年8月18日,长春市教育局对现有和新发展学校做了统一命名,学校更名为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一代学府,雄立春城沃土;两更校名,接力发展大势;三任校长,开源文化长河。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60年代初期的学校的发展主题,那就是“探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年学校的地位,那就是“领先”。

  修缮学校楼宇,完善教学设施,关心教工生活,外派学习深造,开展社会调查,丰富学校文化……1978年3月,十一高被命名为长春市重点中学,后来又被认定为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0年高考中,学校参加高考人数252人,升学率77.38%。在平均高考升学率只有8%的年代里,十一高创造了一段佳话。

  接续辉煌,继往开来。而后的四十多年里,十一高创新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坚实、越走越有力量。

  “五程序学习法”“五程序主导教授法”实现了师生双向优化,开启了十一高中四十年学法和教法研究的先河,教研成果收录于《长春市志》,永载长春教育史册;

  在全市成立数学智力开发实验班,注重思维培养、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解答能力、开展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全面开发学生的数理智能;

  具有十一高特色的“金手指”思想提出了学法21条,推行三五七名师工程,将学分教育向学力教育转移,将教法向学法转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科课题《实施“金手指”工程,开发学生潜能》申请立项,树人教育由此萌芽;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构建了现代化的办学模式,确立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依法办学、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为办学思路,以名校工程、金手指工程、学府工程、“四自”工程为实施路径的治校方略,全校教师向“创办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多元型的全国示范性高中”整体目标奋勇迈进;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十一高发展日新月异。60余年的卓越教师培养历史,40余年的学法研究历史,25年的树人教育历史,越发成为十一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2024年,十一高共890名学生参加高考,考入一本的学生占比95.1%,高考分数60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54.3%,亮眼成绩创学校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把学生成长的欢乐和自豪送进千家万户”,十一高做出了最生动的实践。

  当升旗仪式遇到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17日,十一高“人工智能新中寓变,未知之境虽远必达”主题升旗仪式举行。

  “我们应当辩证看待AI所席卷的发展洪流,才能在变革中找寻不变价值。”“我们要时刻警惕AI可能带来的风险,共同努力创造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未来!”……仪式现场,同学们精彩的国旗下讲话和情境化阐释,让这场升旗仪式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成为一次关于AI技术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深刻探讨。

  升旗仪式是每个学校每周一的“规定动作”,如何让“规定动作”更有新意、更有意义?十一高创新推出“学生发展标准解读主题升旗仪式”,一周一班一特色。以“读行写演融”项目式学习为路径,语文、数学、物理、表演跨学科多位老师为学生提供海量阅读写作支架,师生多轮基于主题阅读的线上线下讨论,指向真实问题的深刻理解、准确表达、逐步解决。

  这样内容丰富精彩的升旗仪式,十一高已经举办了八十一期。而这只是十一高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一个缩影。

  6月13日,在2022级十一高学子即将步入高三的关键节点,十一高依托“13715”研学课程和“五进”社会教育工程,开展了以“知在长光卫星,行在长春北湖”为的主题研学活动。探望舒寰宇,求索宇宙浩浩;访草木山川,无惧前路迢迢。

  “我们的研学,不是简单组织学生出去走马观花,而是要让每一次研学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德育副校长刘贵波介绍,研学前,学校会制作研学手册,学习目标、关键内容等都收录其中。研学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有关技术的概念、应用,以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和伟大成就,更是将研学内容与高中物理知识串联,让学生书本上的内容不再抽象,让高高在上的卫星不再陌生。

  融合思政课程让学生们跟着专家、教授的讲述了解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形成“行动自觉”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术节、祭孔大典等活动让中华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校园内缓缓流淌;“蔬”香作伴,“勤”满校园,育秀园农场耕种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十一高成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组建了数理竞赛中心、人文竞赛中心、科技竞赛中心、大学先修中心、竞赛预科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三年来,近300人身披国家、省级各项竞赛荣誉之光,走向理想高校,书写特长与勤奋共舞的青春篇章。

  立德、拓智、健体、尚美、崇劳,十一高坚持党建、教学、德育一体化,以“大党建”理念引领教学、德育等各项工作,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多样发展。

  “把每一节历史课都演变成深度阅读课。”“双新”背景下,十一高历史高级教师王珏璟提出了这样的教学主张。

  “最开始我尝试让学生们深度阅读,但出现一个问题,教学进度和我们的计划相比有些慢。”正当王珏璟苦恼之时,党委书记杨天笑的一番话点醒了她:“书记和我说,不要在乎教学进度,让孩子们深度阅读,当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头脑中有逻辑架构,就会越学越快、越学越轻松。”

  就这样,王珏璟按照自己的计划,带领学生在阅读、整合、思考的基础上,上好知识建构课,形成单元结构,深化逻辑建构,活化思维导图,把每一节历史课都演变为深度阅读课,形成课堂教育学生的方式的转变和教与学理念的变革。

  “阅读是基础,整合是深化,思维是根本,建构是升华。”王珏璟说,这个教学主张目前几乎应用到所有学科,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后,阅读不仅发生在课堂中,还发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高考中。

  在十一高,还有不少像王珏璟一样的优秀教师,用丰富的教导学生的经验、深刻的教学感悟,总结出适用于课堂、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主张,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020年,十一高被确立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2021年,吉林省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双新”的重要阵地。

  如何真正将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是“新教材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难点。

  2019年开始,十一高推陈出新,落实减负增效,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各学科教研团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标,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教学新思路,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十一高从宏观到微观系统规划课程。2022年,新版“教案”——大单元导学案、课时导学案新鲜出炉。通过课时作业、单元作业,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建构素养。通过“1+5”教学范式,从情境到问题全面优化学习过程,通过实验、思政、研学,全方面提高学生做事智慧。

  此外,十一高建构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五大课型,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了综合素养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三种检测评价方式,创设了命题模式,探索了学科主建、年级主战、中心统筹的管理模式,建设了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全面统筹教学活动、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工作,发挥资源汇总、分享、交流及师生考核作用。

  三年来,十一高对“双新”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十一高独有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建设。

  开展“三新”建设以来,十一高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共创立154项科研课题,其中省级课题39项,市级课题81项,校级课题34项。已结题课题70项,在研课题84项。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重构与实践》先后获得长春市、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双新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吉林省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吉林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红楼高,绿树抱,沃土育芳草;一代学府,北国名校,地厚天更高。励志、拓能、健体、尚美 , 树人是目标 ;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领先一步逞英豪 ……”正如十一高校歌《我永远的骄傲》的歌词中所写,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孜孜以求。

  如今,放眼十一高,处处有读书之声,处处有博览之品,处处有创新之光,处处有艺术之美,处处有运动之风,处处有仁爱之举,处处有英雄之气,师生们正在文化的殿堂里自由舞蹈。

  编者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珲春市全力以赴抓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 日前,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专访珲春市委副书记、市长,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国。…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的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俄罗斯商品馆、韩国商品馆、日本商品馆和各国进口商品折扣仓内的万余种商品摆满货架,种类齐全,让人目不暇接。 俄罗斯进口馆前俄式风情浓郁。…

  编者按:传承奋斗基因,牢记殷殷嘱托,吉林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 日前,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专访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长春市十一高:发展核心素养 让青春一路生花

发布日期:2024-07-23

  从成立于民族崛起之时的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十一高;从被命名为长春市重点中学、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从向学生们传授“点金术”的“金手指”,到让学生们手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谈起学校几十年来的发展,张会敏感触颇深:“省市有关部门一直关心关注学校发展,大力度的帮助和扶持为十一高插上腾飞的翅膀。”

  据介绍,2023年,长春市教育局在十一高召开全市德育现场会和全市教学成果交流会;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教育厅在十一高召开教科研现场会。“在市教育局的推荐下,我们还多次参加省市领导组织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为全省全市教育发展献计献策,为兄弟学校进行辅导讲座和经验分享。”教务主任林海表示,多年来,一系列重要会议不仅为全校教师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也让学校以此为契机再总结、再提炼、再思考、再改进。长春市教育局投资三亿元在北湖建设长春市十一高中分校,更是助推十一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十一高八大中心建设已成规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成为全国96所示范校之一,与时代相适应的课程范式、教学范式、德育范式、思政范式、党建范式全面形成,已成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1945年9月,在中国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历经十四年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收回失土,百废待兴;民族崛起,教育先行,十一高前身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应运而生。

  1955年9月3日,经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基础上,学校更名为长春市第一高级中学。1956年8月18日,长春市教育局对现有和新发展学校做了统一命名,学校更名为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一代学府,雄立春城沃土;两更校名,接力发展大势;三任校长,开源文化长河。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60年代初期的学校的发展主题,那就是“探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年学校的地位,那就是“领先”。

  修缮学校楼宇,完善教学设施,关心教工生活,外派学习深造,开展社会调查,丰富学校文化……1978年3月,十一高被命名为长春市重点中学,后来又被认定为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0年高考中,学校参加高考人数252人,升学率77.38%。在平均高考升学率只有8%的年代里,十一高创造了一段佳话。

  接续辉煌,继往开来。而后的四十多年里,十一高创新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坚实、越走越有力量。

  “五程序学习法”“五程序主导教授法”实现了师生双向优化,开启了十一高中四十年学法和教法研究的先河,教研成果收录于《长春市志》,永载长春教育史册;

  在全市成立数学智力开发实验班,注重思维培养、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解答能力、开展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全面开发学生的数理智能;

  具有十一高特色的“金手指”思想提出了学法21条,推行三五七名师工程,将学分教育向学力教育转移,将教法向学法转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科课题《实施“金手指”工程,开发学生潜能》申请立项,树人教育由此萌芽;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构建了现代化的办学模式,确立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依法办学、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为办学思路,以名校工程、金手指工程、学府工程、“四自”工程为实施路径的治校方略,全校教师向“创办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多元型的全国示范性高中”整体目标奋勇迈进;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十一高发展日新月异。60余年的卓越教师培养历史,40余年的学法研究历史,25年的树人教育历史,越发成为十一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2024年,十一高共890名学生参加高考,考入一本的学生占比95.1%,高考分数60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54.3%,亮眼成绩创学校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把学生成长的欢乐和自豪送进千家万户”,十一高做出了最生动的实践。

  当升旗仪式遇到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17日,十一高“人工智能新中寓变,未知之境虽远必达”主题升旗仪式举行。

  “我们应当辩证看待AI所席卷的发展洪流,才能在变革中找寻不变价值。”“我们要时刻警惕AI可能带来的风险,共同努力创造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未来!”……仪式现场,同学们精彩的国旗下讲话和情境化阐释,让这场升旗仪式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成为一次关于AI技术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深刻探讨。

  升旗仪式是每个学校每周一的“规定动作”,如何让“规定动作”更有新意、更有意义?十一高创新推出“学生发展标准解读主题升旗仪式”,一周一班一特色。以“读行写演融”项目式学习为路径,语文、数学、物理、表演跨学科多位老师为学生提供海量阅读写作支架,师生多轮基于主题阅读的线上线下讨论,指向真实问题的深刻理解、准确表达、逐步解决。

  这样内容丰富精彩的升旗仪式,十一高已经举办了八十一期。而这只是十一高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一个缩影。

  6月13日,在2022级十一高学子即将步入高三的关键节点,十一高依托“13715”研学课程和“五进”社会教育工程,开展了以“知在长光卫星,行在长春北湖”为的主题研学活动。探望舒寰宇,求索宇宙浩浩;访草木山川,无惧前路迢迢。

  “我们的研学,不是简单组织学生出去走马观花,而是要让每一次研学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德育副校长刘贵波介绍,研学前,学校会制作研学手册,学习目标、关键内容等都收录其中。研学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有关技术的概念、应用,以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和伟大成就,更是将研学内容与高中物理知识串联,让学生书本上的内容不再抽象,让高高在上的卫星不再陌生。

  融合思政课程让学生们跟着专家、教授的讲述了解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形成“行动自觉”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术节、祭孔大典等活动让中华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校园内缓缓流淌;“蔬”香作伴,“勤”满校园,育秀园农场耕种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十一高成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组建了数理竞赛中心、人文竞赛中心、科技竞赛中心、大学先修中心、竞赛预科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三年来,近300人身披国家、省级各项竞赛荣誉之光,走向理想高校,书写特长与勤奋共舞的青春篇章。

  立德、拓智、健体、尚美、崇劳,十一高坚持党建、教学、德育一体化,以“大党建”理念引领教学、德育等各项工作,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多样发展。

  “把每一节历史课都演变成深度阅读课。”“双新”背景下,十一高历史高级教师王珏璟提出了这样的教学主张。

  “最开始我尝试让学生们深度阅读,但出现一个问题,教学进度和我们的计划相比有些慢。”正当王珏璟苦恼之时,党委书记杨天笑的一番话点醒了她:“书记和我说,不要在乎教学进度,让孩子们深度阅读,当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头脑中有逻辑架构,就会越学越快、越学越轻松。”

  就这样,王珏璟按照自己的计划,带领学生在阅读、整合、思考的基础上,上好知识建构课,形成单元结构,深化逻辑建构,活化思维导图,把每一节历史课都演变为深度阅读课,形成课堂教育学生的方式的转变和教与学理念的变革。

  “阅读是基础,整合是深化,思维是根本,建构是升华。”王珏璟说,这个教学主张目前几乎应用到所有学科,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后,阅读不仅发生在课堂中,还发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高考中。

  在十一高,还有不少像王珏璟一样的优秀教师,用丰富的教导学生的经验、深刻的教学感悟,总结出适用于课堂、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主张,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020年,十一高被确立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2021年,吉林省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双新”的重要阵地。

  如何真正将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是“新教材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难点。

  2019年开始,十一高推陈出新,落实减负增效,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各学科教研团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标,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教学新思路,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十一高从宏观到微观系统规划课程。2022年,新版“教案”——大单元导学案、课时导学案新鲜出炉。通过课时作业、单元作业,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建构素养。通过“1+5”教学范式,从情境到问题全面优化学习过程,通过实验、思政、研学,全方面提高学生做事智慧。

  此外,十一高建构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五大课型,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了综合素养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三种检测评价方式,创设了命题模式,探索了学科主建、年级主战、中心统筹的管理模式,建设了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全面统筹教学活动、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工作,发挥资源汇总、分享、交流及师生考核作用。

  三年来,十一高对“双新”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十一高独有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建设。

  开展“三新”建设以来,十一高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共创立154项科研课题,其中省级课题39项,市级课题81项,校级课题34项。已结题课题70项,在研课题84项。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重构与实践》先后获得长春市、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双新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吉林省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吉林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红楼高,绿树抱,沃土育芳草;一代学府,北国名校,地厚天更高。励志、拓能、健体、尚美 , 树人是目标 ;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领先一步逞英豪 ……”正如十一高校歌《我永远的骄傲》的歌词中所写,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孜孜以求。

  如今,放眼十一高,处处有读书之声,处处有博览之品,处处有创新之光,处处有艺术之美,处处有运动之风,处处有仁爱之举,处处有英雄之气,师生们正在文化的殿堂里自由舞蹈。

  编者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珲春市全力以赴抓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 日前,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专访珲春市委副书记、市长,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国。…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的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俄罗斯商品馆、韩国商品馆、日本商品馆和各国进口商品折扣仓内的万余种商品摆满货架,种类齐全,让人目不暇接。 俄罗斯进口馆前俄式风情浓郁。…

  编者按:传承奋斗基因,牢记殷殷嘱托,吉林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 日前,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专访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