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张冰清)“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近日,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做介绍时指出。
不少在线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坦言,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对行业来说无疑是个重磅消息,预示着教育行业转型的方向。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ChatGPT、人工智能、实时互动、AR、V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无疑加速了教育转型。
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数字人讲师、AI课堂、虚拟课件纷纷亮相,黑板从板书工具跃升为虚拟教师,成为老师的教学AI助手;学生有必要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对话式AI自动创设多主题英语对话,让学生在与虚拟人的对话中提升口语水平;在AI智能体测室,AI运动视觉分析得出学生体侧数据及指导建议。
事实上,教育企业早已布局垂类大模型。去年9月,作业帮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银河大模型;10月,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11月,松鼠AI教育大模型、好未来旗下的大模型MathGPT和网易有道旗下的子曰大模型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及审核,正式面向市场开放注册;随后,学而思推出融入了MathGPT技术的二代学习机。
政策层面,今年3月28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推出4项具体行动包括: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当日上线“AI学习”专栏,邀请“大咖”谈AI、组织名师教AI、鼓励师生学AI;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升级,支持全民个性化终身学习,上线智能工具增加课堂互动,促进就业、考试、留学等教育服务更方便快捷畅通;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大模型从课堂走向应用;将AI融入数字教育对外开放,搭建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提供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方案。
根据IDC预测数据,到2026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将超过120亿美元。在教育市场,智慧教育与AI、AR/VR技术的结合将会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如更加立体直观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环境、互动性学习、减少教学风险和提高教学效率等。与此同时,AIGC作为AI技术的延伸,其所具备的文本、音频、图像、视频、虚拟场景和代码生成等多种应用场景,未来或将赋能教育领域发展。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葛建曾公开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未来将替换慢慢的变多的场景,从简单的图画、语言、写作到交互式对话、虚拟教师、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等,都是AIGC与教育结合的未来。
好未来CTO田密看来,大模型技术出现之前,整个AI技术已赋能了机遇所有的环节,像备、教、练、评、管所有的环节,但是“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所有的教育AI科技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猿力科技CTO杨元祖认为,大模型这一变量给了猿力科技一次重塑教育产品的机会。教育对于原生多模态的需求会远大于其他领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未来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确实要推动数字化,数字化本身是新工具、新技术,应该及时地被教育所利用。教育主体也是数字化的主体,不能成为数字化的工具,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因此,不论教育大模型怎么样发展,都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的、法制的、均衡的数字化教育形态。
储朝晖分析:“科技公司的初创人员,又有教育的相关经验,创办教育科技公司,这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从时机来说,现在教育科技领域创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还要看具体的产品落地。”
“目前大趋势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大模型技术,不断接近真人教师授课的体验。如通过学生表情、学习阶段等历史学习数据,做到因材施教和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某智能学习机产品经理接受未来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
根据iiMediaResearch最新的《2024-2025年中国智能学习机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807亿元,同比增长29.53%。另据艾媒咨询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而目前国内在教育大模型落地上的主流做法,就是用AI把解题、口语、批改、讲题等场景重做一遍。
垂类大模型也赋予了教育企业更多的想象空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东吴证券方面指出,从大班课到小班课,传统教育难以真正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而AIGC技术对教育的赋能用最小的边际成本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田密则在某论坛发表公开演讲时表示,教育行业一直有“不可能三角理论”,即个性化、高质量和大规模很难同时做到。以学而思为例,最早推出了学而思小班,能做到高质量和个性化,但是做不到大规模。后来做了学而思大班,能做到大规模和高质量,但是没做到个性化。一个老师同时给成千上万的孩子授课,再后来做了各种AI课,勉强能做到个性化和大规模,但是质量和真人老师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AI技术发展使得质量提升不断有了可能性,大模型技术的出现更是一缕曙光。”
储朝晖表示,大模型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广阔的使用前景,但仍要确保使用的是无害的、有益的数字化,最终是要以数字化本身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服务,不能够用数字化来限制一部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能力的成长发展。不能让数字化生成数字鸿沟。“不管是怎样大模型都需要以人为本,遵从人的成长规律。”储朝晖说。
其次,教育行业功利化的问题仍是教育专家关注的焦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未来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首先需厘清,大模型市场发展要注意教育行业功利化的问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大模型的最大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变革,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要向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培训支出负担方面赋能。
熊丙奇认为,教育大模型不能变味成一门生意,以牟利、产值为目的,那就有一定的概率会走偏。下一步应以AI推进教育大模型的发展,但要注重教育性和公益性,减少功利性地去打造大市场。
储朝晖提到了关于教育大模型使用的隐患:“大模型确实可以在知识学习上给予一些支持,但在人的成长发展方面,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和现实解决能力方面的障碍,甚至使学生过度地依赖、沉迷,所以要保证适当、适量使用,规范未成年人的使用权限。比如学练机这类产品需要控制好时间和内容范围。”
未来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张冰清)“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近日,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做介绍时指出。
不少在线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坦言,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对行业来说无疑是个重磅消息,预示着教育行业转型的方向。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ChatGPT、人工智能、实时互动、AR、V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无疑加速了教育转型。
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数字人讲师、AI课堂、虚拟课件纷纷亮相,黑板从板书工具跃升为虚拟教师,成为老师的教学AI助手;学生有必要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对话式AI自动创设多主题英语对话,让学生在与虚拟人的对话中提升口语水平;在AI智能体测室,AI运动视觉分析得出学生体侧数据及指导建议。
事实上,教育企业早已布局垂类大模型。去年9月,作业帮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银河大模型;10月,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11月,松鼠AI教育大模型、好未来旗下的大模型MathGPT和网易有道旗下的子曰大模型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及审核,正式面向市场开放注册;随后,学而思推出融入了MathGPT技术的二代学习机。
政策层面,今年3月28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推出4项具体行动包括: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当日上线“AI学习”专栏,邀请“大咖”谈AI、组织名师教AI、鼓励师生学AI;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升级,支持全民个性化终身学习,上线智能工具增加课堂互动,促进就业、考试、留学等教育服务更方便快捷畅通;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大模型从课堂走向应用;将AI融入数字教育对外开放,搭建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提供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方案。
根据IDC预测数据,到2026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将超过120亿美元。在教育市场,智慧教育与AI、AR/VR技术的结合将会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如更加立体直观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环境、互动性学习、减少教学风险和提高教学效率等。与此同时,AIGC作为AI技术的延伸,其所具备的文本、音频、图像、视频、虚拟场景和代码生成等多种应用场景,未来或将赋能教育领域发展。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葛建曾公开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未来将替换慢慢的变多的场景,从简单的图画、语言、写作到交互式对话、虚拟教师、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等,都是AIGC与教育结合的未来。
好未来CTO田密看来,大模型技术出现之前,整个AI技术已赋能了机遇所有的环节,像备、教、练、评、管所有的环节,但是“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所有的教育AI科技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猿力科技CTO杨元祖认为,大模型这一变量给了猿力科技一次重塑教育产品的机会。教育对于原生多模态的需求会远大于其他领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未来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确实要推动数字化,数字化本身是新工具、新技术,应该及时地被教育所利用。教育主体也是数字化的主体,不能成为数字化的工具,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因此,不论教育大模型怎么样发展,都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的、法制的、均衡的数字化教育形态。
储朝晖分析:“科技公司的初创人员,又有教育的相关经验,创办教育科技公司,这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从时机来说,现在教育科技领域创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还要看具体的产品落地。”
“目前大趋势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大模型技术,不断接近真人教师授课的体验。如通过学生表情、学习阶段等历史学习数据,做到因材施教和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某智能学习机产品经理接受未来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
根据iiMediaResearch最新的《2024-2025年中国智能学习机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807亿元,同比增长29.53%。另据艾媒咨询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而目前国内在教育大模型落地上的主流做法,就是用AI把解题、口语、批改、讲题等场景重做一遍。
垂类大模型也赋予了教育企业更多的想象空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东吴证券方面指出,从大班课到小班课,传统教育难以真正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而AIGC技术对教育的赋能用最小的边际成本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田密则在某论坛发表公开演讲时表示,教育行业一直有“不可能三角理论”,即个性化、高质量和大规模很难同时做到。以学而思为例,最早推出了学而思小班,能做到高质量和个性化,但是做不到大规模。后来做了学而思大班,能做到大规模和高质量,但是没做到个性化。一个老师同时给成千上万的孩子授课,再后来做了各种AI课,勉强能做到个性化和大规模,但是质量和真人老师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AI技术发展使得质量提升不断有了可能性,大模型技术的出现更是一缕曙光。”
储朝晖表示,大模型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广阔的使用前景,但仍要确保使用的是无害的、有益的数字化,最终是要以数字化本身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服务,不能够用数字化来限制一部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能力的成长发展。不能让数字化生成数字鸿沟。“不管是怎样大模型都需要以人为本,遵从人的成长规律。”储朝晖说。
其次,教育行业功利化的问题仍是教育专家关注的焦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未来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首先需厘清,大模型市场发展要注意教育行业功利化的问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大模型的最大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变革,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要向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培训支出负担方面赋能。
熊丙奇认为,教育大模型不能变味成一门生意,以牟利、产值为目的,那就有一定的概率会走偏。下一步应以AI推进教育大模型的发展,但要注重教育性和公益性,减少功利性地去打造大市场。
储朝晖提到了关于教育大模型使用的隐患:“大模型确实可以在知识学习上给予一些支持,但在人的成长发展方面,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和现实解决能力方面的障碍,甚至使学生过度地依赖、沉迷,所以要保证适当、适量使用,规范未成年人的使用权限。比如学练机这类产品需要控制好时间和内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