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智技术推进思政教育

发布日期:2024-08-03 来源:开云登录平台入口

  习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要求,主动适应数字智能时代趋势,探索运用数智技术推动思政课建设。运用数智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和实践路径。运用先进数字智能技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形成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使之成为“大思政课”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和优化整合的大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跨学校(部门)协作、教学资源共享,完善交叉融通的各学段课程教学体系,让数据“跑”起来、内容“新”起来、课堂“活”起来。

  “大思政课”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系统,不仅要将历史视野、实践视野、国际视野相结合,还要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思政课堂延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场域,实现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整合应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方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时间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数据库给予支撑。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课件、教案、案例、试题等都不是孤立、分散的,而应该是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是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堂资源库,课程、师资、信息、评价等多方面才能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兼顾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趣味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的育人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系统的优化和进化,不仅要会“抓整体”还要会“抓要害”,必须统筹谋划、动态分析。面对日益庞大的教学系统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是远远不足的。从这个方面来看,以数智技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本身就是“大思政课”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起教育资源整合一体化的平台,才能对各类信息素材进行甄别、筛选、整理和组合,精选出最符合学科教学实际需要的、内容最为科学与准确的信息,保证“大思政课”的顺利开展。

  学校教育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大范围的应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传统教学资源库往往只是对课程教学的重复,难以达到拓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能巧用信息资源,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库要努力拓展资源范围,为课堂教学提供补充。例如,要灵活导入信息资源,设计情景化课堂、重点讲解抽象概念,帮助解决课堂困惑、设置针对性问题,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等。第二,教学与就业连接薄弱,课堂教学往往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职业体验和社会经验,需要教学资源库注重社会实践与需求,丰富相关内容。第三,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更新工作滞后,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既无专人管理也不及时更新,无法对教师和学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实践和创新的起点。就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创新的理论、生动的实践为基础,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社会生活这个思政“大课堂”和社会发展这部思政“大教材”。要纳入更多鲜活的实践素材,聚焦实践、讲述实践,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密切关注和反映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其中,教材改革创新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大思政课”背景下,要不断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及时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激发“中国创造”。

  习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数智化时代”将多样化的科技革命成果带到了课堂之中,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新技术手段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成为可能,并赋以动能。以数智技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动态轨迹的资源整合能力,由此做到精准施教,达到提高育人实效目标。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从纵向来看,是大中小学教学阶段全覆盖;从横向来看,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学准备,通过数据库能够收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信息,便于教师掌握更全面的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更多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针对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平台,例如借助虚拟技术的“教育元宇宙”课堂、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思路的“大数据实训平台”等,并且通过将社会实践“大课堂”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选择,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针对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评价信息化处理和系统性管理,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其中,大数据为资源库的定量测定和量化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可以充分运用数智技术对学生群体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倾向等方面展开实证研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必然更具精确性、全面性和即时性。这不仅是大数据时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习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要求,主动适应数字智能时代趋势,探索运用数智技术推动思政课建设。运用数智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和实践路径。运用先进数字智能技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形成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使之成为“大思政课”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和优化整合的大平台,能够实现跨学校(部门)协作、教学资源共享,完善交叉融通的各学段课程体系,让数据“跑”起来、内容“新”起来、课堂“活”起来。

  “大思政课”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系统,不仅要将历史视野、实践视野、国际视野相结合,还要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思政课堂延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场域,实现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整合应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时间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数据库给予支撑。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课件、教案、案例、试题等都不是孤立、分散的,而应该是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是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堂资源库,课程、师资、信息、评价等多方面才能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兼顾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趣味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的育人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系统的优化和进化,不仅要会“抓整体”还要会“抓要害”,必须统筹谋划、动态分析。面对日益庞大的教学系统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数智技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本身就是“大思政课”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起教育资源整合一体化的平台,才能对各类信息素材进行甄别、筛选、整理和组合,精选出最符合学科教学实际需要的、内容最为科学与准确的信息,保证“大思政课”的顺利开展。

  学校教育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传统教学资源库往往只是对课程教学的重复,难以达到拓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能巧用信息资源,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库要努力拓展资源范围,为课堂教学提供补充。例如,要灵活导入信息资源,设计情景化课堂、重点讲解抽象概念,帮助解决课堂困惑、设置针对性问题,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等。第二,教学与就业连接薄弱,课堂教学往往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职业体验和社会经验,需要教学资源库注重社会实践与需求,丰富相关联的内容。第三,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更新工作滞后,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既无专人管理也不及时来更新,无法对教师和学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实践和创新的起点。就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首先,要从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创新的理论、生动的实践为基础,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逐步的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要充分的利用好社会生活这个思政“大课堂”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部思政“大教材”。要纳入更多鲜活的实践素材,聚焦实践、讲述实践,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重视和反映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其中,教材改革创新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大思政课”背景下,要不断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及时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激发“中国创造”。

  习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逐步的提升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数智化时代”将多样化的科技革命成果带到了课堂之中,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新技术手段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成为可能,并赋以动能。以数智技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动态轨迹的资源整合能力,由此做到精准施教,达到提高育人实效目标。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从纵向来看,是大中小学教学阶段全覆盖;从横向来看,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学准备,通过数据库能够收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信息,便于教师掌握更全面的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更多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针对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可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平台,例如借助虚拟技术的“教育元宇宙”课堂、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思路的“大数据实训平台”等,并且通过将社会实践“大课堂”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选择,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针对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评价信息化处理和系统性管理,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其中,大数据为资源库的定量测定和量化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可以充分运用数智技术对学生群体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倾向等方面展开实证研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必然更具精确性、全面性和即时性。这不仅是大数据时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运用数智技术推进思政教育

发布日期:2024-08-03

  习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要求,主动适应数字智能时代趋势,探索运用数智技术推动思政课建设。运用数智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和实践路径。运用先进数字智能技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形成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使之成为“大思政课”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和优化整合的大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跨学校(部门)协作、教学资源共享,完善交叉融通的各学段课程教学体系,让数据“跑”起来、内容“新”起来、课堂“活”起来。

  “大思政课”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系统,不仅要将历史视野、实践视野、国际视野相结合,还要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思政课堂延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场域,实现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整合应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方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时间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数据库给予支撑。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课件、教案、案例、试题等都不是孤立、分散的,而应该是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是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堂资源库,课程、师资、信息、评价等多方面才能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兼顾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趣味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的育人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系统的优化和进化,不仅要会“抓整体”还要会“抓要害”,必须统筹谋划、动态分析。面对日益庞大的教学系统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是远远不足的。从这个方面来看,以数智技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本身就是“大思政课”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起教育资源整合一体化的平台,才能对各类信息素材进行甄别、筛选、整理和组合,精选出最符合学科教学实际需要的、内容最为科学与准确的信息,保证“大思政课”的顺利开展。

  学校教育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大范围的应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传统教学资源库往往只是对课程教学的重复,难以达到拓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能巧用信息资源,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库要努力拓展资源范围,为课堂教学提供补充。例如,要灵活导入信息资源,设计情景化课堂、重点讲解抽象概念,帮助解决课堂困惑、设置针对性问题,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等。第二,教学与就业连接薄弱,课堂教学往往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职业体验和社会经验,需要教学资源库注重社会实践与需求,丰富相关内容。第三,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更新工作滞后,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既无专人管理也不及时更新,无法对教师和学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实践和创新的起点。就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创新的理论、生动的实践为基础,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社会生活这个思政“大课堂”和社会发展这部思政“大教材”。要纳入更多鲜活的实践素材,聚焦实践、讲述实践,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密切关注和反映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其中,教材改革创新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大思政课”背景下,要不断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及时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激发“中国创造”。

  习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数智化时代”将多样化的科技革命成果带到了课堂之中,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新技术手段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成为可能,并赋以动能。以数智技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动态轨迹的资源整合能力,由此做到精准施教,达到提高育人实效目标。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从纵向来看,是大中小学教学阶段全覆盖;从横向来看,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学准备,通过数据库能够收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信息,便于教师掌握更全面的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更多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针对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平台,例如借助虚拟技术的“教育元宇宙”课堂、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思路的“大数据实训平台”等,并且通过将社会实践“大课堂”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选择,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针对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评价信息化处理和系统性管理,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其中,大数据为资源库的定量测定和量化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可以充分运用数智技术对学生群体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倾向等方面展开实证研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必然更具精确性、全面性和即时性。这不仅是大数据时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习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要求,主动适应数字智能时代趋势,探索运用数智技术推动思政课建设。运用数智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和实践路径。运用先进数字智能技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形成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使之成为“大思政课”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和优化整合的大平台,能够实现跨学校(部门)协作、教学资源共享,完善交叉融通的各学段课程体系,让数据“跑”起来、内容“新”起来、课堂“活”起来。

  “大思政课”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系统,不仅要将历史视野、实践视野、国际视野相结合,还要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思政课堂延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场域,实现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整合应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时间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数据库给予支撑。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课件、教案、案例、试题等都不是孤立、分散的,而应该是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是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高质量一体化的思政课堂资源库,课程、师资、信息、评价等多方面才能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兼顾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趣味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的育人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系统的优化和进化,不仅要会“抓整体”还要会“抓要害”,必须统筹谋划、动态分析。面对日益庞大的教学系统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数智技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本身就是“大思政课”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起教育资源整合一体化的平台,才能对各类信息素材进行甄别、筛选、整理和组合,精选出最符合学科教学实际需要的、内容最为科学与准确的信息,保证“大思政课”的顺利开展。

  学校教育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传统教学资源库往往只是对课程教学的重复,难以达到拓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能巧用信息资源,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库要努力拓展资源范围,为课堂教学提供补充。例如,要灵活导入信息资源,设计情景化课堂、重点讲解抽象概念,帮助解决课堂困惑、设置针对性问题,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等。第二,教学与就业连接薄弱,课堂教学往往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职业体验和社会经验,需要教学资源库注重社会实践与需求,丰富相关联的内容。第三,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更新工作滞后,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既无专人管理也不及时来更新,无法对教师和学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实践和创新的起点。就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首先,要从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创新的理论、生动的实践为基础,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逐步的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要充分的利用好社会生活这个思政“大课堂”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部思政“大教材”。要纳入更多鲜活的实践素材,聚焦实践、讲述实践,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重视和反映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其中,教材改革创新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大思政课”背景下,要不断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及时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激发“中国创造”。

  习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逐步的提升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数智化时代”将多样化的科技革命成果带到了课堂之中,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新技术手段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成为可能,并赋以动能。以数智技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动态轨迹的资源整合能力,由此做到精准施教,达到提高育人实效目标。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从纵向来看,是大中小学教学阶段全覆盖;从横向来看,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学准备,通过数据库能够收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信息,便于教师掌握更全面的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更多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针对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可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平台,例如借助虚拟技术的“教育元宇宙”课堂、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思路的“大数据实训平台”等,并且通过将社会实践“大课堂”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选择,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针对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评价信息化处理和系统性管理,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其中,大数据为资源库的定量测定和量化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可以充分运用数智技术对学生群体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倾向等方面展开实证研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必然更具精确性、全面性和即时性。这不仅是大数据时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