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周刊 3年遴选培育111所示范校探索数字教育的海南路径

发布日期:2024-06-21 来源:开云登录平台入口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第二届校园科创节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辩论激烈展开。辩论赛上,学生辩手结合校园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引经据典、各抒己见。

  教室内,学生们唇枪舌战;教室外,橡皮筋动力飞机飞行赛、人工智能射击、数字华容道等科创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学生们手握学校特制的科创卡,穿梭在一项项活动中,参与热情高涨。“每一项科创活动就是一颗种子,在不经意间为学生们种下一个个科技创新的梦想。”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信息处主任谭保鸿表示。

  未来已来。眼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随着各类科创活动陆续走进校园,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已成趋势。海南在全省公办中小学内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培育工作,3年遴选培育111所示范校,不断探索数字教育的海南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学生在智慧校园新生态中心利用AR 技术学习知识。受访者供图

  “双减”后,临高县新盈中心学校启动特色课后服务,该校音乐教师张晓燕负责电子琴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她发现一些学生对乐理知识很难理解,也提不起学习兴趣。

  怎么办?正当张晓燕一筹莫展时,临高“智慧双减课堂”线上系统今年初启动,让她如获至宝。利用这一“外脑”,张晓燕可以在线上系统搜索相关课程,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讲述乐理知识。“视频动画里的知识点通俗易懂,很有趣。现在,我们更喜欢上电子琴课了。”临高县新盈中心学校学生陈静柔说。

  借助“智慧双减课堂”线上系统教学,是我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个生动体现。据了解,从2019年至2021年,省教育厅面向全省公办中小学校分三批遴选培育111所学校,其中包括95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和16所同步课堂应用示范校,覆盖全省大部分市县,每所学校培育期2年。

  “系统观察到本期整体课堂结构如下:讲授环节占25.75%,读写环节占39.58%,讨论环节占24.15%”近期,打开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的智慧课堂大数据校验分析平台,一项项数据、一组组图表格外醒目。

  “在每周报告中,分析平台系统能分析每名学生每门学科的课堂表现差异,并与全班同学的整体表现进行对比。同时,系统还会将目前的最新数据与学生往期表现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变化。”谭保鸿介绍,这些大数据,不仅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定制化培养提供依据,还能分析、挖掘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能力偏好,为学校因材施教提供切实帮助。

  近年来,海南省不断遴选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文昌中学结合校园植物种类多、数量多的特点,推出校园植物校本课程。学生走在校园中,只需用手机扫描挂在植物上的二维码,就能快速了解这种植物在校园中的分布等信息。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建成我省首家以编程交互为核心的小学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科创空间及人工智能角,惠及本校1万多名学生,并辐射带动文昌、琼海、临高等8市县20余所学校的信息科技课程发展。

  在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点餐式”教学让师生眼前一亮。主讲教师借助多媒体实现人机互动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点餐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我们的课堂实现因材施教。”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高中学部副部长和立强表示。

  同时,海南省一些城区学校还与乡村学校建立同步课堂。例如,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与海口市三江镇中心小学的师生每周同上一堂课,加强交流互动;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与文昌市文城镇逸夫小学的师生通过一根网线,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一块屏幕,还能跟另一个教室的同学互动,课堂氛围比以前活跃多了!”文昌市文城镇逸夫小学学生符传捷说。

  “借助5G技术,不仅能实现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还能实现乡村学校田园课程等特色课堂共享,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过程。”省电化教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串起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和文城镇逸夫小学两校的音乐课堂。记者 张琬茜 摄

  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不断增多,如何才能确保示范校持续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我省数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据了解,已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的学校,会被授予“海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或“海南省中小学同步课堂应用示范校”称号,之后每三年复评一次,合格的保留牌匾,不合格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摘牌。对于未通过评估验收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时整改,直至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工作为止。

  “每所示范校都有2年培育期,在此期间,我们会加强有关部门对各示范校项目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专家团队加强对示范校的一对一指导,并要求各校有关负责人对项目推进情况要及时汇报,确保项目扎实落地。”省电化教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利用遴选培育示范校这一契机,我省在数字教育发展方面不断提档升级,下一步将开展智慧校园试点遴选工作,围绕数字化赋能“教、学、管、评、测”,例如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方面,选取至少1个方向开展试点,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小学校外,此次遴选试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全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

  将科技与教学有机结合,建设智慧教室,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字化、便捷化、智能化,为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便利。

  部分学校采取“一带多”的形式与帮扶学校建立同步课堂,为帮扶学校提供优质师资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共同体,提升帮扶学校的办学质量。

  将教学、管理工作中使用的系统(包括评价系统、学生信息汇总、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及教学信息化等)进行信息化升级,更高效、便捷、智能地对学校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与治理。

  利用学校传统特色教育资源,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将校本生态资源、教育资源、阅读资源、人文资源等与信息化有机结合。

  推行创客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或实践活动,学习编程设计等信息化课程,体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等。

  借助数字化书法资源,提升学生艺术情操;通过建设智慧书法室、开设科创课程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数字素养等。

  原标题:3年遴选培育111所示范校,探索数字教育的海南路径 让校园慧声慧色


教育周刊 3年遴选培育111所示范校探索数字教育的海南路径

发布日期:2024-06-21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第二届校园科创节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辩论激烈展开。辩论赛上,学生辩手结合校园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引经据典、各抒己见。

  教室内,学生们唇枪舌战;教室外,橡皮筋动力飞机飞行赛、人工智能射击、数字华容道等科创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学生们手握学校特制的科创卡,穿梭在一项项活动中,参与热情高涨。“每一项科创活动就是一颗种子,在不经意间为学生们种下一个个科技创新的梦想。”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信息处主任谭保鸿表示。

  未来已来。眼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随着各类科创活动陆续走进校园,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已成趋势。海南在全省公办中小学内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培育工作,3年遴选培育111所示范校,不断探索数字教育的海南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学生在智慧校园新生态中心利用AR 技术学习知识。受访者供图

  “双减”后,临高县新盈中心学校启动特色课后服务,该校音乐教师张晓燕负责电子琴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她发现一些学生对乐理知识很难理解,也提不起学习兴趣。

  怎么办?正当张晓燕一筹莫展时,临高“智慧双减课堂”线上系统今年初启动,让她如获至宝。利用这一“外脑”,张晓燕可以在线上系统搜索相关课程,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讲述乐理知识。“视频动画里的知识点通俗易懂,很有趣。现在,我们更喜欢上电子琴课了。”临高县新盈中心学校学生陈静柔说。

  借助“智慧双减课堂”线上系统教学,是我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个生动体现。据了解,从2019年至2021年,省教育厅面向全省公办中小学校分三批遴选培育111所学校,其中包括95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和16所同步课堂应用示范校,覆盖全省大部分市县,每所学校培育期2年。

  “系统观察到本期整体课堂结构如下:讲授环节占25.75%,读写环节占39.58%,讨论环节占24.15%”近期,打开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的智慧课堂大数据校验分析平台,一项项数据、一组组图表格外醒目。

  “在每周报告中,分析平台系统能分析每名学生每门学科的课堂表现差异,并与全班同学的整体表现进行对比。同时,系统还会将目前的最新数据与学生往期表现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变化。”谭保鸿介绍,这些大数据,不仅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定制化培养提供依据,还能分析、挖掘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能力偏好,为学校因材施教提供切实帮助。

  近年来,海南省不断遴选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文昌中学结合校园植物种类多、数量多的特点,推出校园植物校本课程。学生走在校园中,只需用手机扫描挂在植物上的二维码,就能快速了解这种植物在校园中的分布等信息。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建成我省首家以编程交互为核心的小学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科创空间及人工智能角,惠及本校1万多名学生,并辐射带动文昌、琼海、临高等8市县20余所学校的信息科技课程发展。

  在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点餐式”教学让师生眼前一亮。主讲教师借助多媒体实现人机互动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点餐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我们的课堂实现因材施教。”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高中学部副部长和立强表示。

  同时,海南省一些城区学校还与乡村学校建立同步课堂。例如,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与海口市三江镇中心小学的师生每周同上一堂课,加强交流互动;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与文昌市文城镇逸夫小学的师生通过一根网线,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一块屏幕,还能跟另一个教室的同学互动,课堂氛围比以前活跃多了!”文昌市文城镇逸夫小学学生符传捷说。

  “借助5G技术,不仅能实现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还能实现乡村学校田园课程等特色课堂共享,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过程。”省电化教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串起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和文城镇逸夫小学两校的音乐课堂。记者 张琬茜 摄

  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不断增多,如何才能确保示范校持续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我省数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据了解,已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的学校,会被授予“海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或“海南省中小学同步课堂应用示范校”称号,之后每三年复评一次,合格的保留牌匾,不合格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摘牌。对于未通过评估验收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时整改,直至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工作为止。

  “每所示范校都有2年培育期,在此期间,我们会加强有关部门对各示范校项目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专家团队加强对示范校的一对一指导,并要求各校有关负责人对项目推进情况要及时汇报,确保项目扎实落地。”省电化教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利用遴选培育示范校这一契机,我省在数字教育发展方面不断提档升级,下一步将开展智慧校园试点遴选工作,围绕数字化赋能“教、学、管、评、测”,例如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方面,选取至少1个方向开展试点,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小学校外,此次遴选试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全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

  将科技与教学有机结合,建设智慧教室,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字化、便捷化、智能化,为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便利。

  部分学校采取“一带多”的形式与帮扶学校建立同步课堂,为帮扶学校提供优质师资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共同体,提升帮扶学校的办学质量。

  将教学、管理工作中使用的系统(包括评价系统、学生信息汇总、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及教学信息化等)进行信息化升级,更高效、便捷、智能地对学校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与治理。

  利用学校传统特色教育资源,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将校本生态资源、教育资源、阅读资源、人文资源等与信息化有机结合。

  推行创客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或实践活动,学习编程设计等信息化课程,体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等。

  借助数字化书法资源,提升学生艺术情操;通过建设智慧书法室、开设科创课程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数字素养等。

  原标题:3年遴选培育111所示范校,探索数字教育的海南路径 让校园慧声慧色